長期以來,國內醫院添置高端醫療器械多依賴進口。在本土醫療器械產業蓬勃發展,創新水平并跑在即的今天,高端醫療器械的國貨,是否還只能唱配角?
強基補鏈,國貨勇闖無人區
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受益于內需龐大,近年保持高位增長。截至2020年底,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7721億元,占全球市場比重的22%左右,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。
近年來,醫療器械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。2015年以來,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達20%,形成粵港澳大灣區、長三角及京津環渤海灣三大產業集聚區。
當前,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涌現一批高成長性企業,如重癥監護儀器和體外診斷領域的邁瑞、影像診斷領域的東軟、骨科領域的威高等。2014年我國設置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通道,至2021年11月,約130種創新醫療器械獲批準上市,部分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率先突破技術無人區。
醫療器械產業不僅技術密集,還具有極強的制造屬性。憑借堅實的制造業基礎,我國近年醫療器械產業鏈供給鏈加快健全。
不愿試錯,國貨只能上另冊?
歷經多年培育,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,但仍存一些問題待解。
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難。我國機器人制造仍不能實現核心零部件自給,手術機器人的心臟——伺服電機、傳感器等仰賴進口。放眼我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,能實現進口替代的國產品類較少。
市場化隱形門檻跨越難。國產醫療器械在同等采購條件下往往處于弱勢,一直打不開國內市場。江蘇一家三甲醫院設備采購負責人表示,醫療器械攸關患者生命安全,采購不能不慎之又慎——不是不支持國產,試錯代價太高,出了事,誰擔責?
立體化支撐體系配套難。我國醫療器械向來實行分類管理,一些創新產品因無審批成例可循,走流程時間較長。如申請醫療器械注冊證,先要向監管部門申請產品分類,確定分類后才能啟動后續流程。由于是創新產品,監管部門搞不清楚如何分類,事情就容易拖下來。
還有一些企業反映,由于資質管理制度僵化,一些醫療器械的使用方式遭到不當限制,制約了產品推廣。企業生產的呼吸機和配套管路成本較高,依照國外成熟經驗,這些設備經規范化清潔消毒即可重復使用,節約成本,但我國對此管控較嚴,沒有放開企業清潔消毒資質,醫院則不愿意、也不掌握相關技術,導致設備用一次、扔一次,浪費嚴重。
國貨如何彎道超車
醫療器械行業涉及臨床醫學、生物學、材料學等學科知識,是典型的技術和人才密集型行業。我國僅一些職業技術類院校開設醫療器械專業,高層次人才培養滯后,亟待在有條件的醫科類高校設立醫療器械本科專業,培育專業儲備更為厚實的對口人才。
眼下,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已邁入數字化時代。與國外相比,國產醫療器械遠程醫療兼容性強。相關部門宜盡快開展遠程醫療法理和倫理研究,助推立法與政策完善,助力國產醫療設備彎道超車。
針對國產醫療器械面臨市場化隱形門檻,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引導基層醫療單位積極考慮國產醫療器械,在采購層面給予適當傾斜。監管部門優化審批分類動態更新機制,并對醫療器械重復使用問題作出針對性安排。
Copyright ? 2022 湖南艾米特醫療設備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:長沙高新開發區谷苑路397號湘牛環保產業園研發樓4棟101-401 湘ICP備2022012724號 XML地圖 網站制作